阅读:2123回复:4
Geodatabase组织结构!
Geodatabases中,将地理数据组织成为数据对象(data objects)。这些数据对象存储于要素类(feature class)、对象类(object class)或要素集(feature datasets)中。 对象类(object class)用于存储非空间信息。要素类(feature class)则存储了空间信息及其相应的属性信息,在同一个要素类中,空间要素的几何形状必须一致,比如必须都是
点、线或者面。简言之,要素类是同类要素的集合。 要素集(feature dataset)用于存放具有同一空间参考(spatial reference)的要素类。存放了简单要素的要素类可以存放于要素集中,也可以作为单个要素类直接存放在Geodatabase的目录下。直接存放在Geodatabase目录下的要素类也称为独立要素类(standalone feature)。存储拓扑关系的要素类必须存放到要素集中,使用要素集的目的是确保这些要素类具有统一的空间参考,以利于维护拓扑。 Geodatabase支持要素类之间的逻辑完整性,体现为对复杂网络(complex networks)、拓扑规则和关联类等的支持。下面描述Geodatabase中的数据对象(data objects)。 要素类(Feature class) 要素类,可称为点、线或面类型要素的集合,同时,地图的文本信息也可用注记(annotation)要素类存储。非独立要素类,也就是相关联的要素类(如参与拓扑规则或者几何网络的要素类),以要素集的形式管理到一起。 栅格数据集(Raster data set) 以栅格表的形式管理的单或多波段栅格数据。 表(Tables) 描述非空间信息的表。 关联类(Relationships) 关联类是一种机制:从一个表(要素类)中选择记录以后,可以在相关联的表(要素类)中可以获取到相应记录。 域(Domains) 列有效值的一个列表(或范围)。 子类(Subtypes) 将要素类中的要素进行了逻辑分组,每一个分组便是一个子类。每一个这样的都有其完整性规则和GIS行为(如高速公路,是道路要素的一个子集)。 空间关系(Spatial relationships) 在拓扑工具(topologies)或几何网络(Geometric network)中定义。拓扑规则可以指定要素类中的要素之间有何种空间关系,如地块之间不能重叠(overlap),或者多个不同要素类中的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比如国家首都(点要素)必须位于该国家疆土(面要素)上。 元数据(Metadata) 数据库中的每个元素的描述文档。 (好像大家都不太使用这个数据模型的。呵呵,看了《Modeling Our World》以后,应该转变一下思想了。在新版本的ArcGIS中,Geodatabase的框架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可以进行很有意思的数据建模。节省很多代码的编写。有兴趣的学友,一块来探讨啊。) |
|
1楼#
发布于:2004-10-27 11:57
<P>ok,我们可以交流</P><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7.gif"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8 14:23:43编辑过]
|
|
2楼#
发布于:2004-10-29 08:29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5.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2.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1.gif" />
|
|
3楼#
发布于:2004-10-29 08:34
好,不过有些含糊
|
|
4楼#
发布于:2006-04-28 15:42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1.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7.gif"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