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1665回复:1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人才分布地图
<p><font face="Verdana">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句出自2005年贺岁片《天下无贼》中的调侃,却在2011年的今天,依然被人们认同。这句话一方面传达了人才是企业宝贵资源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暗含企业对人才的巨大投资。目前,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从业单位约2万家,从业人员超过40万,这支庞大的人才大军是如何分布的,真实的薪资状况以及其对工作的满意度等等,恐怕是整个产业最为关注的。因此,在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的指导下,今年6-8月,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就业指导中心及3sNews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网对产业内从业人员的就业状况展开了为期2个月的调研。此次调研获取了近3000份有效调查问卷,并结合电话采访、邮件采访等方式,受访对象几乎涵盖了整个地理信息产业链,希望这些数据可以为研究产业人才的生存状态提供参考。</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地理信息产业人才分布不均衡 未来人才流动将加速</font></p> <p><font face="Verdana"> 纵观全国,整个地理信息产业基本呈现从业人员追随产业集群的形势,约有超过七成的人才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三大区域。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占40.5%,居于首位。北京是一个典型的企业和科研机构高度集中的城市,有68所高等院校,还有包括中国科学院在内的200多所科研机构,聚集了众多的科技和专业人才。其次,华中地区集中了23.7%的地理信息人力资本,其中湖北省占较大比重,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地理信息相关专业在国内都有着良好的口碑,源源不断的往全国各地输送地理信息人才。位居第三的,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华东地区,拥有17.5%的地理信息人才,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的人才较为密集。与北京相似,这里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因此应届毕业生成为地理信息人力资本的主要来源。除了这三大区域以外,华南居于第四位,但其7.67%的比重与前三者相比差距较为明显。而西南、西北、东北地区的地理信息人才则相对较少,总数仅为10.63%。</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09-16 14:50:12编辑过]
|
|
|
|
1楼#
发布于:2011-09-16 14:49
<p><font face="Verdana"> 如果将地理信息人力资本分为三个梯队,那么处于第一梯队的省市有北京(占44.8%)、广东(占8.4%)、湖北(占8.0%)和上海(占5.2%),四省合计占66.4%,除湖北外,其余省份涵盖了北上广三个一线城市。这些省市是国内地理信息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font></p>
<p><font face="Verdana"> 第二梯队主要囊括江苏、四川、浙江、陕西、山东、福建等11个省份,合计占比27.8%。属于人力资本较为丰富的地区,也是目前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地区。</font></p> <p><font face="Verdana"> 第三梯队为人力资本匮乏地区,辽宁、天津、甘肃、广西等12个省仅有全国人力资本的5.8%。人才的缺乏一定程度上成为这些地区产业发展的短板。</font></p> <p><font face="Verdana"> 目前全国各地正在纷纷建设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这也将吸引人才聚集,加速人力资本的流动。据了解,北京的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武汉的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基地,烟台的正元地理信息产业园、哈尔滨的黑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以及刚刚落户浙江德清的地理信息产业园都在建设之中,而贵州、江苏、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多个地区也在建或者筹备地理信息产业园。这些产业园的兴建将吸引大量的企业入驻,从而打开巨大的人才缺口,有望成为未来产业人才的主要流动方向。</font></p> <p><font face="Verdana"> 上海平均薪资最高 一线城市月薪集中在六千至一万元</font></p> <p><font face="Verdana"> 根据本次调查的统计结果,上海平均薪资居于首位,北京、厦门、广州、深圳紧随其后。第一梯队的四省中,月薪在3000元以下的人才相较第二梯队来说比较少,主要由于其普遍为一线发达城市,生活成本较高,因而底薪可能相对会较高;第一梯队中6000-10000元的受访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第二梯队,而第二梯队的受访者在3000-6000元之间的比例较高。月薪超过10000元的受访者,上海最多,其次是北京、深圳和厦门等发达地区。</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厦门薪资满意度最高 二线城市人才更为稳定</font></p> <p><font face="Verdana"> 根据调查数据,全部受访者中认为收入较低和中等的占绝大多数,但经济较发达的深圳、厦门等地则在“收入较低”这一区间的人数明显偏少。人们对收入的满意程度往往是跳槽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厦门等地区,跳槽次数超过3次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城市,流动性相对较大;而杭州、武汉、成都等二线城市跳槽次数在1-2次的比例偏高,基本高于40%,有些城市甚至超过一半以上,说明二线城市的人才更为稳定。</font></p> <p> </p> <p><font face="Verdana"> 综合来看,目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人才分布呈现不均衡态势,人才缺口较大,人力资本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尽管短时间内,这种人才不均衡的分布状况难以改变,但由于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加之高房价、限购等其他制约因素,虽然这些地区高薪人群相对较多,但幸福感普遍不高,因而人才流动性较大;另一方面伴随各地地理信息产业园的落成投入使用,未来十年内产业人才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将有望得到改善,地理信息人才可能会更多地流向二、三线城市,从而有利于人才区域分布更加合理。</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09-16 14:50:48编辑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