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5869回复:16
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联合国示范课程下载)
<P><a href="http://apsec.buaa.edu.cn/download/class4.pdf" target="_blank" >http://apsec.buaa.edu.cn/download/class4.pdf</A></P>
<P><FONT size=2> 遥感应用课程是空间科技教育中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突出说明了这样的事实:遥感数据为许多需要进行俯视观测或定期观测 的研究提供了地球的理想视景,如农业、林业、牧场管理、地质学、水资源和城市环境的清查、勘测和监测等。 </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2> 遥感观测不仅利用可见光,还利用电磁波谱的若干其他波段,如红外波段、热波段和微波波段。不同类型的数据,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来处理和分析。数据大都是数字式的,可以采用数据成象和数据分析技术来处理,以改进直观显现或提取必要的资料。 </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2> 这种课程包括图象获取技术、数字图象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地面数据收集和使用、图象判读项目规划和管理。这一课程还包括实际工作,并为学员提供熟练使用图象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机会。</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2> 这一课程的第一部分通常涉面广泛,以便使学员了解不同的技术仪器和数据的种类,还提供有关物理原理的全面背景知识。在这一课程的第二部分中学员们探索不同的遥感应用,并专攻适合自己的经验或需要的具体应用。 </FONT></P> <H5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B.卫星通信 </FONT><a href="http://apsec.buaa.edu.cn/download/class3.pdf" target="_blank" ><FONT color=#333333>(</FONT><FONT color=#333333 size=2>联合国示范课程下载</FONT></A><FONT color=#333333>)</FONT></H5> <P align=left><FONT size=2> 卫星通信课程适合发展大学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员、通信专 业人员、政府人员以及其他人员在卫星通信及其对广播、电信、保健、教育、灾害管理和缓减、定位以及搜寻和救援行动的应用领域中的技能。这个课程旨在协助制定借助卫星的通信项目,确定政策,建立通信系统,并把 通信技术的进展纳入日常活动中。课程的一项主要内容,是了解通过何种方式和方法来发展并增进公众对于卫星通信技术在改善生活 质量方面的益处的了解。 </FONT></P> <H5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C.卫星气象及全球气候 </FONT>(<a href="http://apsec.buaa.edu.cn/download/class2.pdf" target="_blank" ><FONT color=#333333>联合国</FONT><FONT color=#333333 size=2>示范课程下载</FONT></A><FONT color=#333333>)</FONT></H5> <P align=left><FONT size=2> 气象卫星应用课程是空间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项具体内容。它突出说明了这样的事实:虽然气象卫星在空间运行已有几十余年,但全世界科学界、专业界和教育界的大多数人尚不了解这些卫星的观测数据是可以不受限制地加以利用的;这些观测数据可以直接利用,也可配合其他资料一起使用,造福于本国的广大人口,或者协助解决影响这些人口的具体问题,在涉及挽救生命、保护财产或者对自然资源进行免责任 的管理时,尤其如此。 </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2> 自空间时代开始以来,气象卫星几乎是一直不间断地运行着。鉴于全社会对观测和预报天气现象的重视,今后几十年当中气象卫星在空间中的继续存在,几乎是可以肯定的。一些国家已发射了具体适合本国需要的航天器。但是,大多数气象卫星发射国都已设计了可让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在不超出卫星无线电接收范围的情况下免费获取数据并使用此种数据的卫星。因此这些卫星的实时、直接播送观测数据现已在各校作为教学或培训材料使用。此种观测数据还可当作下述用途的工具来使用:分析天气形势;为支持空中、海上和地面运输而提供天气预报和查明林火;支持农业和渔业的运作;其他广泛的用途,包括建筑活动的规划等。 </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2> 按照目前的做法,气象卫星数据全球访问是世界气象组织的一项倡议;设计这种全球访问,是为了有助于确保通过自由使用气象卫星观测数据而逐渐形成的空间科学技术知识能够而且也将会被更为众多的个人、组织和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利用。为了做到这一点,应当使各国的一批核心专家具有分析技能和技术知识,使其能够发起并维持各种各样的本国方案,用技术来支持科学、经济、教育和人道主义方案,提高广大人口的生活质量。 </FONT></P> <H5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D.空间和大气科学</FONT> <a href="http://apsec.buaa.edu.cn/download/class1.pdf" target="_blank" ><FONT color=#333333>(</FONT><FONT color=#333333 size=2>联合国示范课程下载</FONT></A><FONT color=#333333>)</FONT></H5> <P align=left><FONT size=2> 随着环境的迅速恶化,世界各国集中力量增进对大气动力学,包括大气层与地块和海洋的互感作用的认识,已成关键。由于认识到这种形势的严重性, 1992 年 6 月 3 日至 14 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作为二十一世纪议程的一部分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环保问题的措施,为中心编拟的课程概述了这一领域中可纳入研究生课程的基本内容。 </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2> 然而,在另一个领域中,空间技术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在许多部门中,特别是在与自然资源及环境、气象学和通信有关的部门中,都已感受到它的影响。由于航天器是在空间运行,并穿过空间和大气层接收并传送电磁信号,空间技术的发展及其由此带来的应用,是可以通过加深对大气科学的认识而大大增进的。 </FONT></P> <P ><FONT size=2> 电磁辐射波大都无法穿过地球大气层。在海平面,只能探测到可见光和无线电波。即便是在山顶也只能收到某些红外和微波辐射。为了接收到大部分红外线、紫外线、 X 射线和伽马射线,只有把仪器放置到大气层之外。问题主要产生于组成大气层的各种气体的吸收作用,其中包括诸如二氧化碳、臭氧层和水蒸气这样一些不重要的组成部分。大气层还带来若干其他问题。最明显的问题是云层,只有选择温带的山顶观测地址,才能部分地躲开云层。另外,大气层也产生自身的光亮,部分是由于不同来源 ( 诸如城市灯光、月光、极光类现象和闪电等 ) 电磁辐射的散射。大气层本身也以特定的波长 ( 主要是红外线 ) 射电。以大气层为背景来探测微弱的宇宙物体,显然也有问题。显而易见,重要的是把地面光学观测站放在尽量远离杂射光来源的地方 ( 如设在遥远的山顶上在这样的高度上大气层比较清晰 ) ,但是从地球表面进行观测,是无法完全避开这些杂射光来源的。射电观测站也需要避开杂散辐射 (电视电台激光装置和汽车点火产生的干扰 ) 。 </FONT></P> <P align=left><FONT size=2> 大气层会使任何天体物体的图象受到衰减。这种衰减产生于夜空的波动,造成恒星的图象闪动。如果是一种延伸型的物体 ( 如银河系或星云 ) ,图象就会失掉清晰度,变得模糊不清。在很高的高度上,遇上异常稳定的大气层,观测条件会非常好,但是,为了完全避免大气层的失真作用,必须超越大气层,进入太空。 </FONT> </P><!-- InstanceEndEditable --> |
|
|
|
1楼#
发布于:2005-07-26 12:03
<P><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2.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2.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5.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5.gif" /></P>
<P>厉害,继续努力</P> |
|
|
2楼#
发布于:2005-07-27 07:20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1.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2.gif" />
|
|
|
3楼#
发布于:2005-09-14 10:12
厉害!!!
|
|
|
4楼#
发布于:2005-10-11 18:18
佩服,这个也能搞到。
|
|
|
5楼#
发布于:2005-11-07 06:40
<P>谢谢</P>
|
|
|
6楼#
发布于:2005-11-09 10:27
<P>楼主辛苦了,谢谢分享,继续努力!</P><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1.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2.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4.gif" />
|
|
|
|
7楼#
发布于:2005-11-13 01:04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2.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1.gif" />
|
|
|
8楼#
发布于:2005-11-14 10:41
英语版的
|
|
|
9楼#
发布于:2005-11-22 11:18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1.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2.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6.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7.gif" />
|
|
上一页
下一页